以传销模式售卖新能源车充电桩,一起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引发关注

以投资充电桩的名义搞“老鼠会”,自称与名企、知名高校有合作,打着国家政策旗号炒作“高大上”的概念……近日,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以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噱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以传销模式售卖新能源车充电桩”的新作案手法值得关注。

该案让2000余名投资者的3亿元资金血本无归。办案民警和法官提醒,当前不少职业骗子利用新能源、光伏等新兴产业设计骗局,“风口”上的投资需擦亮双眼。

从空壳公司到收购真公司 真假交织设骗局

“新能源汽车现在很火,搞不好是一个生财之道……”2021年,身在杭州的主犯之一张某锦跑到上海,找到“好搭档”高某罡,琢磨打着“新能源”旗号非法集资。

两人一拍即合,盘算《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里有不少“机会”,决定来海南“干一票大的”。

2021年5月,两人通过购买空壳公司,在海口注册了全享通(海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全享通公司”),以传销模式售卖新能源车充电桩,并在多个省份建立了运营中心。

疯狂敛财引起海南相关部门注意。为避风头,张某锦、高某罡又收购了杭州一家新能源网约车公司,将投资充电桩置换成投资新能源网约车,后两人相继离开海南。2022年6月,公司主要人员基本转移至杭州,继续诱骗投资者再投资。

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案民警曾轶表示,该团伙反侦查意识很强,团伙骨干分子在公司运营期间全部使用假名,组织架构也层层嵌套、真假交织。直到从涉案公司一笔67万元购车款找到突破口,锁定了车主高某罡,办案人员才得以摸清该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和组织架构。

2022年12月,海口市公安局在全国多地开展集中统一收网行动,成功打掉这个犯罪团伙。公安机关查明,截至2022年6月,全享通共售出充电桩近2万台,共吸收投资人资金11亿余元,其中约6亿元用于投资返利,约2亿元用于公司营销维护运转,剩余约3亿元资金被公司实控人、高管及营销团队瓜分。

高额返利诱人上当 花样百出骗取信任

短短时间内,这个草台“公司”为何能聚敛大量资金?

投资人王先生的心路变化颇具代表性。经人介绍,他2021年接触到全享通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该公司宣称,只要花58000元购买一个充电桩,交给公司代为运营,每周就可以返利1115元,一年回本,之后就是净赚。一次性购买13个充电桩,投资回报年化率可以达到200%。

起初,王先生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将信将疑的他到全享通公司总部考察,发现该公司位于海口繁华地段的写字楼内,不少人抱着资料在签合同,就有些动心。几天后,他参加了全享通公司在一家高档酒店举办的酒会和培训宣讲活动后,逐步打消了疑虑。

一是炒作时髦概念和投资风口,迷惑性强。除了以“物联网科技型企业”自称、宣称有“政府补贴”“技术独有”等八大核心优势等噱头外,据公安机关介绍,该公司打着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旗号,编造了“风口我来站,共同享未来”等极具蛊惑力的口号。

二是多个国资光环让投资人真假难辨。全享通公司的两大股东——上海某经济发展公司和上海某新能源科技公司,都在公开可查的股权关系上与能源、电力等国企巨头有关联。但其真实的合作实情,投资人很难查证,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三是利用社交平台打造“科技精英”人设,自称与名企、高校有合作,用假冒的名校专家站台宣讲。除了常见的高档酒店推介、明星站台、免费考察等手段外,这伙骗子还营造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企业家、科学家形象,通过直播、举办线上线下行业研讨会等形式,让投资者更加深信不疑。

“庞氏骗局”马甲多 投资理财勿贪心

该案中,全享通标榜自己是“高科技”能源公司,集资手法却是老套的“庞氏骗局”。更具诱惑力的是“加速提成”策略:投资者名下的充电桩可“一拖三”“一拖六”发展下线,带动更多人投资就能加快返利。这种“拉人头返利”模式本质是传销,却让不少人抱着“先赚一笔”的心态入局,甚至拉亲友“共富”,最终损失惨重。

“投资理财勿贪心,遇到用提成拉人头等方式集资的,几乎都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曾轶说,即使一时获利,最后大多都走向暴雷的结局。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强调,此类案件本质是“换马甲”的庞氏骗局,利用新兴产业热度隐蔽作案,危害性更大。投资者需牢记三点:

第一,“保本高收益”必是坑。任何宣称“稳赚不赔”“年化收益超20%”的投资,尤其是未取得金融资质的主体开展的理财、股权众筹等,都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

第二,“拉人头返利”多是传销。要求发展下线才能获得更高收益的模式,本质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新增投资断流,骗局必然崩塌。

第三,核实资质莫轻信“光环”。对宣称“与国企合作”“获政府背书”的项目,需通过官方渠道,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业监管平台等核实资质,切勿被“高大上”概念或表面光环迷惑。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提醒,高息诱饵莫轻信,对“保本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宣传保持警惕,尤其是未取得金融资质的主体以理财、股权众筹等名义吸收资金的行为,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

近年来,非法集资不断变换马甲,让人防不胜防。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以高科技为噱头的新型非法集资隐蔽性、广泛性和传染性更强。广大群众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观念,勿贪图暴利,捂紧钱袋子,避免落入职业骗子的陷阱。


温馨提示:中国反传网,拥有多名经验丰富、有责任心、有同情心的反传销老师,并且定期地进行反传销经验交流和培训,力争打造最专业的反传销团队,为求助者提供反传销解救、传销找人寻人、反洗脑劝说、追讨损失、法律援助、直销舆情等专业服务。
主要业务:一方面,专业寻人解救传销受害者,帮助家属找到被骗传销的受害者,让其脱离传销组织;另一方面,反洗脑劝说清醒传销痴迷者,使其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相关阅读

  • 以传销模式售卖新能源车充电桩,一起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引发关注

    以传销模式售卖新能源车充电桩,一起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引发关注

    以投资充电桩的名义搞“老鼠会”,自称与名企、知名高校有合作,打着国家政策旗号炒作“高大上”的概念……近日,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以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噱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以传销模式售卖新能源车充电桩...

    2025.08.28 13:25:38作者:小冰
  • 解决直销与传销界限模糊问题,专家谈《直销管理条例》修订

    解决直销与传销界限模糊问题,专家谈《直销管理条例》修订

    正在热映的国内首部反传销电影《草木人间》,以充满文艺气息的片名,揭开了一幕幕残忍的画面:人性的扭曲、金钱的诱惑、受害者的无助……陷入传销,往往伴随着亲友反目、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等各种不幸与不堪。在诸多对电影的评论...

    2024.04.17 16:10:46作者:小冰
  • 500亿血汗钱!你了解这些特大传销案就明白为何必看《草木人间》

    500亿血汗钱!你了解这些特大传销案就明白为何必看《草木人间》

    2021年7月,石家庄市裕华区法院作出裁定,查封张庭林瑞阳公司上海总部的96套房产,价值17亿,并且冻结账户存款6亿元。明星张庭百亿传销大案“TST庭秘密”的传销套路随后被扒了个底掉,全国吸收会员700多万,8年销售金额超百亿,这背后是无数...

    2024.04.06 15:15:30作者:小冰
  • 频繁露面,成立新公司!张庭夫妇卷土重来

    频繁露面,成立新公司!张庭夫妇卷土重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庭林瑞阳夫妇和他们的“TST庭秘密”被卷入传销风波。现在张庭带着她的TST庭秘密卷土重来。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2月,庭美丽国际商学院巡航活动正式开启,张庭以院长的身份在活动中露面,“你们选择加入TST这个大家庭,和我...

    2024.03.25 17:05:50作者:小冰
  • 男子被人以“谈恋爱”为名骗至传销窝点,欲离开时被捂住口鼻致死,多人涉故意伤害罪获刑

    男子被人以“谈恋爱”为名骗至传销窝点,欲离开时被捂住口鼻致死,多人涉故意伤害罪获刑

    北京青年报记者3月24日从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判决书获悉,2023年,一名男子被人以“谈恋爱”的名义骗至河北三河市的传销窝点后,在欲离开时被传销人员捂住口鼻,导致死亡。近日,该案在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一审宣判,5名涉案被告人被法院认定犯故意伤害...

    2024.03.24 11:43:38作者:小冰
  • 判9年罚50万元!警惕这种新型传销骗局

    判9年罚50万元!警惕这种新型传销骗局

    近年来传销以更加隐匿的方式变种出现令人难以辨别防不胜防2016年至2019年期间某国际集团相继推出国际平台电子股“福气单位”VV农场平台电子股“稻米”和虚拟币“SBC币”鼓吹该平台内的电子股只涨不跌投资必能获得高额回报打着理财赚钱的幌子吸收...

    2024.03.12 16:40:41作者:小冰
  • 网络传销组织盯上了干细胞,3个月骗了1.6亿

    网络传销组织盯上了干细胞,3个月骗了1.6亿

    2023年6月8日,办案检察官共同探讨案情。2023年9月20日,该案开庭审理。“网络传销与普通传销不同,不再是把人关在小黑屋里集体上大课、打电话给熟人拉人头,而是通过微信群转发等方式进行网络推广,吴某等人短短3个月就骗了1.6亿元,而参与...

    2024.02.20 09:03:53作者:小冰
  • 漳州警方揭秘民资解冻骗局:受骗人陷入“圈套”不信警方提醒

    漳州警方揭秘民资解冻骗局:受骗人陷入“圈套”不信警方提醒

    当警察找上门时,受骗人仍然以为是“组织”在考验他们的忠诚度,始终“一问三不知”。近期,福建省漳州市公安机关打掉一个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案情显示,这一项目被骗群众超万人,涉及全国29个省份,涉案金额逾2亿元。警方介绍,在此类骗局中,受...

    2024.02.01 13:26:05作者:小冰

添加新评论